原标题:【重庆汉昌浅谈】IT教育培训靠谱吗?

经常看到有人提问,IT培训靠谱吗?想要转业现在学IT,报个培训班靠谱吗?it现在就业形势怎么样?会不会毕业之后就直接失业了?因为学费一万多,还要几个月时间,所以比较谨慎。

后面的回答也都各式各样的从很多方面都做了一些解答,也有一些是谈自身的经历和感想,都很好,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一篇较为完整的回答。我本人现在服务于这个行业,对题主的问题,尽可能的做一份详尽和公正的解答。

要较为系统都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捋清楚IT培训这个行业。捋清后,再就着大家最常问的几个问题,逐一解答,才能算一份完整的答卷。下面我尽量的讲清楚,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主线:IT 培训行业的前世今生

·行业发展史

·存在的意义

·现状

·未来发展

主线解答

发展史:

IT 培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更早的就很少有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了。现在大家听的比较多的如“北**鸟”、“*内”、“*马”、“传**客”、“兄**连”等,都差不多是那几年成立的。这样说吧,国内的IT培训,差不多有十七八年左右的历史,这点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差不多。

存在的意义:

很多行业都有培训机构,如外语类、厨师、技工等等。培训的过程是提高技能,目的是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就是培训机构存在的意义,IT培训也一样。据统计,IT培训是仅次于外语类培训的第二大规模的培训系统。

现状:

IT培训行业有两个较为特殊的时期。

1、2000年左右到2010年,这个阶段不温不火;

2、从2011年来,逐渐的火热起来,一扫之前10年的颓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盛况呢,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国内IT行业的急速发展(发展红利)使得IT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严重失衡的供求状态让IT从业者的收入急速上升,大批行外人员转行到这里;

第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作为人才培养最大的机构 - 大学(含大专/本科)掉了链子。君不知,本人在12年研二上专业课的时候,看到老师教案上大大的红字写着“2002年3月份制作”,那份想死的冲动。说话不能绝对,不排除有很多朋友在大学毕业能掌握工作的技能,但有多少是迷迷糊糊就被“扔”进社会的呢?

未来的发展:

这里谈两点,一是年初传智播客的老板访谈录中提到的全国有差不多4万IT培训机构,但是这两三年会洗牌;二是国家在2015年下半年发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逐渐承认了大学教育与社会的脱节,而鼓励民资进入这个禁区。

怎么说呢,总结一句话就是,IT培训会和语言类培训、其他技能培训一样,逐渐被国家被大众所接受,且会逐渐的正规化。

支线:回答几个关注度高的问题

支线解答

·该不该或适不适合进入IT行业?

·是自学好,还是进培训机构好,或者有没有别的方法?

·国内IT培训机构的模式有几种?

一、该不该或者适不适合进入IT行业?这个问题,最有资格回答的是你自己。对于这一点,我根据自己在这个行业所接触的不同学生,给出几个影响因素。

年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虽说学不在晚,但年纪太大才进入这个行业,即使学会了,找工作时候会艰难重重。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技术经理,收到一份简历上面写着“30岁,刚转行过来”,你敢要吗?关于这点,大家不用找喷点,这是事实。所以,年纪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太建议28周岁以上的朋友转到这个行业,非要挑战的话,就得具备被“更多拒绝”的心态。

爱好:这点也挺重要的,我有一个学生,他告诉我一看到电脑屏幕就头晕,很难盯着一行代码10秒钟以上。如果从主观上就排斥电脑工作、排斥代码,那真的不适合,不能勉强的。

性格:这点要着重说明一下,不是说喜静的人就比爱动的人学的好更适合。学程序这块要学的好发展好,有几个性格是必备的,如“不服输”、“不嫌烦”、“好奇心”、“胆大心细”,以及最重要的“主动解决问题”。如果不具备,是走不远的。

条件:这里讲的条件,是指能不能腾出适当的资金和时间出来。无论是自学还是培训,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势必需要静心和收心,烦恼/顾及太多,效果就不好,效果不好,就容易放弃。

二、是自学好,还是进培训机构好,或者有没有别的方法?

这个问题,也是各种争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翻看了一下网络上大多数的观点,有点感慨。对,是感慨,不是感触。感触表示认可,但感慨更偏向于无奈。

在知乎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知乎er的平均工资2万,平均学历985,平均留洋经验0.5” 。早两年给我吓得,都不敢说一句话。但随着见识和经历越来越多,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圈子的价值趋势,是由那20%的人决定的”,但是那80%的人只能在意识形态层面往这个趋势靠,沉下来后还得面对自己的生活、工资和能力。

接上讲,正是因为这个“趋势”,绝大部分的80%都选择沉默,所以知乎的内容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高于现状的。少了代入感,更多的是自己认为如何如何。

所以,在知乎上面得到的答案,绝大多数都是偏向于“自学”,有些朋友言语中还带有歧视培训的成分。这是主观误导,在形态上秀了优越感,但在思想上是不端正的。

基于此,我要抛出一个大招,也做好了被喷的准备。下面我对“自学”还是“培训”做出一些对比。

时间上:培训机构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的学习期一般是4-5个月,这是完全脱产的情况下,每天的上课和练习时间能保证8小时以上。自学的话,先不说利用工作之余的,即使完全脱产在家/在校学习,很难做到8小时的。你说能?完全没问题?你要有这个自制力,那就不会嫌弃现在的工作而考虑换行了,也不会在大学事事无成走投无路才想新出路了,不要想当然,靠想是加不了工资的。

花费上:培训机构收费一般是1.5万左右,有点坑的是贷款分期那块最后会要求还2万以上。自学的话,网上有很多的免费教程,也有一些做的好的收费的,但都不贵(知乎上有朋友说800块可以买到全套,这个我认可)。但是这点我有几句话要说,那就是怎么定义这个“花费”。单纯指钱,自学的成本是低很多很多;但是加上时间上、精力上的花费,这笔账是赚是赔,不好说。

效果上:培训机构老师领着走,多少能少点弯路;逼着学,多少能灌进点知识。自学点话,付出点会多很多。

想必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不喜欢了,觉得我是在给培训机构洗地。那接着,讲点你们能接受的。

如何选择

如果自己暂时不适合脱产(各种原因,不论),又想换行业到IT这块。那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划。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尽可能的推掉晚上的应酬,调整好晚上和周末的生活和娱乐,争取工作日每天晚上抽出2小时周末每天抽出8小时来;

做到上面这点后,想一下,自己要转哪块。IT方向很大的,粗分的话都有七八个方向。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想法,再到网上查一下相关的要求,定一个明确的方向。切记,不要贪多,不要以为学的多不吃亏,亏死你,要专,要集中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专攻一点;

做完上面两点,就要找一个关键的东西了,这个东西叫做“学习路线”。就拿web前端开发来说,有基础的也有提升的,各个阶段要学什么,还是按照规划走比较好。不贪功、不冒进,学一点就吃透一点,那就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有了学习路线,下面就要找教程了。

教程分两种,一种文档型的,一种是视频版的。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推荐先看两遍基础的文档(菜鸟教程 - 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梦想!),把基础的先掌握,该记忆的记忆,该理解的找资料去帮助理解。

然后,再看点视频,因为人家出视频的老师多少有点私货值得学习,视频学习也能节约时间,在每天辛苦工作后看点视频也轻松些。这个阶段,记住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和不妥协,最忌讳的是才学点皮毛就到处张扬;

然后呢?要问怎么样才可以出山了是吧。一个办法,学到一定程度了,去招聘站点搜搜看自己学习的岗位要求。初级程序员还是推荐到智联招聘上投简历,什么58、赶集不适合白领,猎聘和boss直招也不适合初级人员。去智联招聘看看,比如初级web前端一般要求“掌握html/css/js/jq/bootstrap,能够还原设计图,能规范写代码等”,貌似都符合是吧,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点有三个,①优秀的简历怎么写,②技术面试/笔试常见的知识点,③有无项目经验。关于这三点,这里不展开讲;

还有然后吗?有,路漫漫其修远兮,走上了这条路,只要记住一点就什么都明白了,“你老板为什么会给你开这个工资”。如果嫌低,说明还不够优秀,如果嫌高有点窃喜,说明要继续努力。只有当自己觉得对得起这份高薪,你才正式入行了;

做不到上面的,要不去培训机构让人领着、看着、逼着学,要不就放弃进来这个行业。

三、国内IT培训机构的模式有几种?

这个问题,算是知识普及,让大家看后心里有个数。很多朋友说不好分类,我就觉得很好分,两种嘛,一种为了赚钱顺便骗人的,另一种为了赚钱顺便积点德的。

开玩笑了,言归正传,谈谈IT培训行业的分类。(希望别被老板猜出我的身份,不然透露这么多得被打死)

按招生模式:实训(到大中院校开宣讲会/试讲等)、社招(百度广告/官网客服等)、招转(“这的确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缺陷,在行业内部将其称之为“转招“,这不仅仅是在重庆,甚至于全国,80%的培训机构都会以转招(先面试再培训)的方式,获得和毕业生的第一次见面机会。这种模式一方面是为自己本公司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那些想要更好发展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

按上课模式:线下班线上班。线下班一般都要1.5万起4个月,线上的分两种,一种是老师直播讲课1个月2000块左右的收费一套下来几个月也不便宜,还有一种是纯粹的录播一套下来也要8000块。线上直播班,一般都不是全天,基本上我知道的都是晚上两个小时,录播的话就自己看视频自己安排了。

按阶段性:周末突击班、高级提高班等,收费500元/天左右。

最后,谢谢大家能看完。

分享这么多年坚信的价值观 “比自己优秀的人,居然还比自己努力,让不让人活了”,共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