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芊专访FT中文网掌门人张延,深度解析年轻人职场问题

齐鲁晚报09月14日讯:七芊,职场作家,前爱奇艺市场沙龙负责经理。新书《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9月上市。

正文

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全球媒体工作的重大变革。

时代变革对媒体工作者有了更多新的标准和要求,各大媒体机构都在积极调整新时代下的人才战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需求。

FT中文网作为知名的外媒机构,入驻中国十余年,旨在为中国商务人士和决策者提供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权威性全球财经新闻,涉及商业、金融、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分析与评论。

领英独家专访到FT中文网掌门人张延,首谈易主后,互联网环境下媒体人才变革,深度解析媒体从业者的职场困惑。

以下为访谈内容:

1、问:“领英人才报告汇总显示:57%的中国毕业生认为如果投身夕阳产业等同于自毁前程。您个人的20多年职场经验见证了媒体行业的变化,您是如何看待年轻人入新行的问题,择业是否应该选择新兴媒体行业才是自身良好发展的前提?

张延:我不认同进入报纸、电视、杂志这些传统媒体等同于没有发展的想法。媒体有两大块重要组成部分,一块是它的形态,也就是它承载的平台,另外一块是内容。形态可能会随着技术手段不断变化,但是内容的核心不会发生改变,即精良、准确、有价值的内容。为受众提供他们所需的资讯服务,尽可能地辐射目标用户,这个传播的核心也不会变。

对年轻人来说,进入一个什么形态的媒体只是表面,要看到背后核心能力的培养,夯实基本功才最重要。

比如,你希望学习写作,那你选择的媒体应该是一家高质量的、运营理念清晰、有丰富经验的前辈带你入门的机构。无论它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你能学到这样的写作技能,就是有收获的。

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如果希望从事媒体这个行业的话,要打好基本功,这是非常重要的,之后再融入自己的创新想法,这样才可给未来职业道路打造一个更好的前景。

2、问:如何看待90后不愿意进入大企业做螺丝钉的想法?

张延: 90后的年轻人,他们进入职场有很多优势,比如有创新力、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努力工作的意识。管理者不需要特别去鼓励他,他就已经有很多的新想法。

我也理解他们不愿意进大企业的想法,觉得大公司好像“钉是钉,铆是铆”,每个人只管自己这一块,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其实很多公司,包括FT在内,都在尽量使管理扁平化,不要有太多的层级,也愿意提供给员工去不同部门做不同职位的机会。通常这种申请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有良好的工作成绩。

在FT中文网,我们很支持年轻人内部创新。如果有不错的创新项目,公司会给予评估,通过后,给予人员与资金上的支持。我们也有“年轻的季度之星”评选,成功当选者,非但有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共进午餐,面对面地探讨工作与生活。

其实年轻人在这种大的企业里面,只要他自己的技能值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而且大企业会有完善的培训体系,这也是好的一面。

年轻人对于职场的偏见,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不需要想太多,明确自己的目标。每一个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弊端,既然选择进入到这样的职场,更多地应该去看它对你有帮助的地方,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问:媒体行业是否仍是“高学历”“高度专业”等高门槛的人才选拔阵地?

张延:FT在选人才的这件事情上,多年以来都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对公司文化认同及个人职业素质。

如果你是写新闻的人,那对于你的写作能力,公司肯定有要求。还有因为我们是一家商业财经媒体,所以希望新闻采编人员能够有一定金融,商业方面的知识。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受欢迎的。

员工对公司文化理解认同,有岗位技能和从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等等这些基本素质是比较重要的。

相比之下,是否相关专业毕业,是否名校出身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首要的选拔标准,当然会是加分项。

我们在中国的很多同事未必是学新闻专业毕业的。比如有一位学习天体物理专业的同事因为个人兴趣、努力和优秀的表现,具备新闻人的职业素质,现在我司重要部门工作。

4、问:新时代下,对媒体工作者有哪些技能层面的新要求?这些技能在平时的工作里如何培养起来?

新媒体这种形态发展非常快,技术赋予了媒体一些新的机会,所以需要大家对技术了解更加深入,我们的编辑都自己能够写一些代码,处理基本技术层面的东西。

数据编辑,会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新闻,如视频、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

这样的形式是我们所说的沉浸式报道,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说明一个宏大或复杂的主题,可以更深入全面地把资讯呈现给读者。

类似这样的技能是现在很多编辑需要掌握的,而且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是我们欣赏的地方。同事们都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全球行业动态,主动学习,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不断地输入新东西,经过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技能,再有效地输出,一直是我们内部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

另外,学习请教对象也应该包括同行,要去跟他们多沟通,这样可能会更快的或者是更全面的掌握你需要了解的一些资料。

5:女性该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并协调自我充电的时间?

张延:女性管理者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职场里男性和女性的优势,身体素质,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各有所长。

女性的长处是善于细腻地思考和观察,做管理的时候,会非常细致,发现细微的问题或机遇。

自我充电方面,因为大多数女性要照顾家庭,花在学习的时间有限。这点上,新技术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我现在很多知识都是通过音频,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比如出差途中和运动的时候。

6 :如何看待女性工作者“自我设限”的问题?

张延:我大概在工作到15年的时候,遇到了职业瓶颈。那时候正好有机会去读MBA,第二年刚开课,赶上“非典”,课时被压缩了一半,但是总体知识量并未减少,课业非常繁重。那段时间家里也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工作上压力也不小。

那半年的时间,我要分身成三个人——好亲人、好员工、好学生。我当时真想搁置学业,但家人还有朋友都对我说:“你还是要把它坚持下去,一旦放下,可能就不会重拾起来。”

其实所有的这些困难,想想都是可以克服的,家里的困难,家人可以分担;工作上可以找领导讨论,按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分类。

最后,我还是咬牙坚持把这个课程读完了。现在,回头再想,真的是非常庆幸。在这次MBA的学习中,不仅收获了知识,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还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

困难只是阶段性的,应该坚持不要放弃,只要体力和精力跟得上。

事后回头去看还是会受益很多。这对于职场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适用。

持续学习和有效规划是职场良药。

对于女性来说,独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女性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想:我是个女孩子,依赖一下别人没关系,反正有人愿意帮我。

有别人的帮助是很好,但是要看在什么事情上。

我还是愿意自己独立去做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历练自己。这20多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我碰到过很多的沟沟坎坎,但过来之后,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更坚强了。

7 :如何看待当下“媒体人的职业寿命问题”,传统媒体人会不会因为时代的变革而丧失工作?

张延:我差不多在媒体行业做了20多年,

当初只有所谓的传统媒体,连互联网都没有。但是后来,我经历了互联网的第一个高潮,又见证了移动端的发展,当然之后又有了社交媒体、大数据和AI。技术给媒体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家在讨论传统媒体的生存时,已经没有人在说:“这个好像生存不下去了。”

因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你不需要再去考虑传统媒体衰落以后怎么办?他们不会彻底消失,所有东西都会延续下去,只不过是以新的形式延续下去。

你如果还喜欢媒体这个行业,我觉得不可能失业,只是做的工作可能与以往的形态不一样了,比如像我之前说我们的编辑现在不只是用文字去报道资讯,他们甚至要去分析一些数据,用多媒体的形式去呈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