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终将面对的5个残酷真相

文/零淡蛋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你可以没有职业规划

但必须有职场眼光

刚接触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没有职业规划可言的,觉得走一步看一步,不行就撂担子走人。

这样的心态不好,我就吃过亏。毕业后,我曾在省博物馆全职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的想法说直接点就是:“我是来体验生活、来玩的,我是小公举不缺钱,我爸妈不等我养,所以我不能受一点点苦,我爱干什么干什么。”

其实这真不怪我,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温饱不成问题,会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工作的趣味性,缺少忍耐度,也没有那么负责任。

直接的结果是,明明是一份十分安逸的铁饭碗工作,到了我这里就“翻天覆地”:

工作时需要站着时,我就找东西靠着;

不守规矩,会在身旁无人时偷玩手机,哪怕是在工作岗位上;

对上级交代的一些“额外工作”十分不爽,到离职的时候,和上级关系已经不是很愉快了。

现在想来,真是too young。其实我的工作能力绝对在要求之上,但败在心态。

你的心态决定你的态度,越是“底层”“枯燥”的工作,态度就越重要。如果在实习期内,别抱着“可以就玩玩,不行就走人”的心态,这是在给自己的忍耐度设了很高的下限,容易让自己遇到小事就“炸毛、忍受不了。

重视这份工作,以成为业内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要知道这是你“未来几十年职场生涯”的起点,跳出这个坑总有下个坑。

当心态摆正了,你的职场之路才会顺利和舒心。

学会“闷声发大财”

“闷声”不等于埋头苦干,而是“少逼逼,多做事”。

实习的时候,你一定会有这个感觉:“为啥这个是我做?我就是来做这么低级的工作的?”

我想说:是的。

公司招你进来,必定是看到你在同类应聘者间优秀的地方,也不会傻愣愣到给你高薪酬让你干低级工作。你是实习生,老板和上级对你更有耐心,但要记住:提醒过你的错误,不要再犯错。想让老板安心把工作交给你的前提,是给他一个你稳重可信的印象。

一个公司的业务和体系是复杂的,无论你在外面搜集了多少公开资料,只有真正把流程走遍才会掌握。

对于实习生而言,你的首要任务不是表现专长和发挥能力,而是适应,要尽快对业务有流畅把握。

用过来人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新人,这些职责外的工作其实更重要: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摸清他的套路,以便辅助我的本职工作。

当我越来越灵活地接管公司更多业务时,越坚信这是对的。如果想过往更高级的岗位走,在涉及相关内容的规划时,只有自己主观感受过,你才不会受限于别人的描述中,导致无法展开拳脚。

所以,在实习前期,建议你积极摸索职责之外的工作。面对枯燥和机械的工作时,思考是否有可优化的地方,和老板提出你的方案,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哦。

师傅不理你是正常的

没有人必须为你负责

每个新人进公司,应该都会配一个“师傅”,帮助你尽快上手工作。可能是你的同事,可能是你的直系上级。

不同的人,教导方法是不同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再也感受不到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更多的是稍微的指点,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摸索。

这就容易给新人造成“师傅不理我”、“师傅敷衍我”的假象。

但你要知道,这是很正常的:

教导你只是额外任务,别人也有手头上的工作要完成。

“手把手”和“超详细的嘱咐”,对新人而言真不是件好事——虽说别人在照顾你,方方面面都帮你想好了,却容易造成你战术上的懒惰,变成只会搬运的低价值人。

实习实习,实践里学习。

正确的学习姿势是什么?

细致地观察你的师傅、上级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流程,学习和模仿,琢磨过后,有不懂的才去请教。别人说的,你不一定会全领悟,说得再多也是转眼就忘;但由自己总结的,哪怕每次只有一小点,悟到的都是自己的。

师傅不一定是对的,但请相信他的教导方法。

同事不能保住你的饭碗

同事之间的相处,一直是职场新人头疼的问题之一。

闺蜜刚入职的时候就犯了一个蠢事:

她入职的第一天,以方便工作为理由把同事的微信都加了个遍。接下来的几周里,逢有同事的朋友圈动态必赞,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也爱以“我看到你朋友圈XXXX”为开头,比如“我看到你朋友圈说去xx玩了,好玩吗?”

却发现同事对话题兴趣寥寥,不甚搭话,对闺蜜也是冰冷生硬的态度。

闺蜜和我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把我吓了一跳,我让她赶紧停止这么干。

第一,“朋友圈里的内容”不适宜频繁用作话题的开头,容易给人一种“被偷窥感”。虽然是公开的,也带私密性,天天有人以“你家xxx怎样”为开头,你高兴么;

第二,把不准人家会设置分组可见。要是你在公开场合说出别人的朋友圈内容就危险了,有可能他分组不可见的人也在场,不仅造成尴尬,还会让人迁怒于你;

第三,同事只是给你营造相对舒适的工作氛围,但不能保住你的饭碗。拉近和同事的距离,一起吃工作餐是个很好的方法。

让同事真正尊重和看起你,要做的不是巴结和拉近乎,是你的能力匹配岗位且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和同事相处,谦让有礼,张弛有度,落落大方就够了。

别随便问问题捉紧思考的机会

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屁都不懂一个。问太多问题怕打扰到别人,要是憋着不问,自己又不是很懂。

这时,你就要衡量“这个问题该不该问”:这个是必须问的,还是自己可以思考的。

我听过很多人抱怨:实习的时候,公司只会让我做琐事小事,妈个鸡我除了肩周病颈椎炎还获得什么了?没有。

其实,职场新人想要快速成长,在做所谓琐事的时候,最该做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思考,大量的思考。

别以为干完手头的工作,无惊无险又过一天。这样你能学到啥?

但凡快速脱颖而出的人,少不了大量的思考,进而对业务优化、提高效率。

关于“问问题”,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固定答案的问题,不了解的请尽量多问。

譬如,一些基本流程走向,注意事项等。

“请问我在填这份资料,这一栏是手写还是打印?填完之后给你还是直接给经理?”

这些流程什么的,先找人问清楚,既不会出大纰漏,也不会给同事带来太多麻烦,是好事。

别轻易让人给意见,最大限度给自己留思考空间。

譬如,意见类、过于主观的问题,就尽量少问。

最经典的是:“我这个xxxx,你觉得怎么样?”

我试过被别人这样问好几次,让你给意见。然后我掏心掏肺地给意见(可能我蠢,真的),最后别人没采用,或是一意孤行。

什么鬼?!那我说的一大串话是放屁吗?!再问我的时候,我就不怎么搭理他了。你爱咋咋样,反正我说了你不会听。

这不是我矫情,请求别人意见而不采用,是一件非常不尊重人的事。

给多数实习生造成“学不了知识”的错觉,大多是因为他们错失了思考的机会,更没法尝试针对问题想出解决方法,检验和提升自己能力。

如果你还是想要问别人意见,就先明确一点:我对给建议或意见的人是认同的,他的想法我也会接受(不是全接受),并选取一些不过多掺杂主观思维的问题去征求别人的意见。

这是既让别人得到尊重,自己又可以思考的稳妥的处理方法。

最后,两句话总结:

一、放好心态,多点思考,琢磨细节,模仿学习。

二、你的能力,才是唯一能安稳度过实习期的通关秘籍。

来源公号:零淡蛋(ID:ugool_)

作者简介:零淡蛋,分享职场萌新工作一年胜三年的秘诀。简书 / 个人微信公众号:零淡蛋(ID:ugool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