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巴菲特和索罗斯之所以能赚钱,因为他们处在经济周期中的上升期和繁荣期。那些一夜暴富的煤老板并不是自己能力有多强,不过是抓住了大宗商品的大牛市而已。同样道理,每天早出晚归勤奋工作的你,赚钱的速度未必赶得上房市上涨的速度。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握好当下的经济周期?


回到经济发展的起源,人类的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推动了财富的增长。换句话说,人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类消费是判断经济趋势最好的先行指标。


一般来说,我们6岁开始上学,18岁高中毕业,22岁进入职场,大约在27岁结婚,不久就生养小孩。32岁左右买入第一套房子,42岁换房。50-55岁之间,儿女开始自立门户。50岁达到消费高峰,55岁左右是最有钱的时期,平均在63岁退休。



人类历史上有几个出生潮,早在1934-1961年婴儿潮时期,共有1亿920万人出生,该人群到50-55岁,也就是1983-2007年期间,促成了史上最大的股市上涨。2008年,婴儿潮的消费趋缓,开始出现衰退,这种消费趋缓会一直维持到2020年左右。不得不提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股市和房市泡沫因人口周期而破灭的日本,正是因为1942-1949年出生的婴儿潮,在消费力旺盛过后的1990年开始泡沫破灭。

中国在建国不久后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促成了中国1990-2007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目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化问题,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中国养老金空账问题常见报端,同时面临着经济滞涨周期,长期处于“L型”经济底部,“防风险”成为今年经济调控的主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危机面前,或许也隐藏着这辈子最好的投资机会。

一、保值规划


所谓滞涨,就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在未来十年,人口老龄化严重,消费趋缓的情况下,一旦大规模经济危机发生,肯定是你这一生看过最大的浩劫。

此阶段最好依靠政府、或资金力量雄厚的公司保值,比如政府债券、比如保险公司、银行,比如BAT。只有最优质的公司才能安稳度过相对较大的动荡期,有效防止你的钱包被洗劫一空。


二、投资机会


日本是第一个人口逐渐老化,坐吃山空的国家。除了日本,欧洲大部分国家、北美和中国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问题非常严峻。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带动生物科技、医药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天天发生,未来因此导致的身体问题也是医药需求的一大诱因,国家支持再加上宏观趋势使得医药行业未来10年高速增长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人生有周期,一年有四季。暮秋过后就是寒冬,从未改变。全球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消费潮是市场经济最好的指标。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巴菲特关于择时的四条经典原则


1

没有吸引人的价格就等待的原则

只有当下列条件符合时,我们才会将保险公司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股票上:我们了解;具有良好的前景;由德才兼备的人经营;非常吸引人的价格。符合前三项条件的我们通常可以找到,但第四项条件却让我们止步不前。


当市场条件较好时,比如那些同时具有良好商业特质和杰出管理人员的公司正在以低于内在价值的而价格交易,你很有机会完成一个全垒打。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类似这样的机会。


2

市场恐慌原则

贪婪与恐惧这两种情绪会在股市上不断出现,只是出现的时点很难预测,因为这种情绪干扰而造成的市场波动,其延续的时间与程度也同样难以捉摸。因此,我们从不去预测这种情绪会何时出现以及何时消失。我们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当大众贪婪是恐惧,当大众恐惧时贪婪。


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在人们对某个事件的恐慌达到高峰时,才会找到最佳的买入点。


3

悲观预期原则


我们是趁着1990年银行股一片混乱之际买进富国银行的。这种失序的现象是几个月来,原本经营良好的银行,其愚蠢的贷款决策被媒体披露出来,随着坏账被公布出来,银行股出现快速下跌,我们逆势以2.9亿美元,5倍不到的市盈率买进富国银行10%的股份。


股价不振的大部分原因是源自悲观的情绪,有时是全面性的,有时则仅仅限于某个产业或公司,我们很期望能在这种环境下做生意。不是我们喜欢悲观的情绪,而是我们喜欢由悲观情绪所造成的价格下跌。


4

独立思考原则

?我们选择那些不受欢迎或不受关注的生意或股票进行投资,并不意味着就是聪明的投资,反向操作有可能与追随大众的策略一样愚蠢,而背后的区别,就在于独立思考。如果你不懂得你手中股票的价值,逆向投资无异于玩火自焚。


?回顾个人现实中投资亏损的历史,无一不是在这四条上犯了错。要么是看好的公司,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急慌忙的买入;要么是公司处于行业的高景气度上,券商机构散户大家一起看好,乐观情绪充斥着市场的时候买入;要么是对公司看不透,表面上觉得是在逆向抄底,实质上心理根本没底,因为也许我不比市场更懂的手中股票的价值。


过往的经历一次次告诉我们,投资时,悲观情绪是你的朋友,乐观情绪是你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