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限男生”“男生优先”……中国传媒大学女生小赵说起之前在招聘会上遇到的性别歧视就十分沮丧。虽然小赵有中央媒体实习经历,又有博士学位,但“用人单位还是最青睐男硕士毕业生,女博士的竞争力甚至不如某些名校男本科生。”小赵说,求职面试时,还会被问到婚育计划、会否生二孩等问题。(8月8日人民网)

  又到了毕业求职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就业人数居高不下,毕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空前。年龄、学历、身高相貌、甚至婚恋情况都成为好多优秀女性求职者被刷的原因,“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求职故事在持续上演。恰逢二孩政策放开后的第一年,其影响力超过了今年女性求职者的心里预期,大家是叫苦不迭。

  有媒体曝出“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已然成为求职女性中的香饽饽,这其实反映了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生过两个孩子就意味着没有了婚假、产假等假期的待遇,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省去了太多的成本。如果招到一位待嫁高学历“穆桂英”,那么一系列的麻烦就会接踵而至,那倒不如找个“武大郎”,也许学历低点、能力差点,但是事少肯干活呀。性别歧视就这样一点点产生,而且日趋明显。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扮演着生儿育女的重要角色,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女性观念的改变,她们开始走入社会,开始和男性一样养家糊口,甚至成为贡献超过男性的“女汉子”。而如今的企业却拿着性别、生育等一系列女性根本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幌子,将不少优秀女性拒之门外,确实令大家寒心。

  其实,女性求职者就业不应该如此难,不应该成为社会头疼的问题。任何问题都需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否则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隐患。首先,保护女性就业权不受侵犯需要多方发力,为减少企业在用人方面的成本,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分担部分成本,切实减轻企业压力。其次,需要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女性的合法权益,及早出台更细致的法律法规弥补漏洞,为整治就业歧视行为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同时,女性也要增长自己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主观上积极主动,不要做沉默的羔羊,敢于向就业歧视说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