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小米这是要给我们谋福利呢!

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任何一种商品都不会是无限制的低价的,一线城市那叫偏离价格,不是真实价格的体现,某些地方降价一半有可能,但是,绝对不会是所有的城市,所以,房价一定要看区域。

看了几个回答的,忍不了,少码点字吧。

本人地产开发从业10年,各位想知道地产利润,最简单是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随便翻几个就好,刚毕业的时候进了地产公司,总觉得地产公司老板财大气粗,利润很高。后来我的财务总监跟我说明白了“利润不高,但是盘子大,杠杆大”。

总结:

1,各位详见几个上市地产公司财报,地产公司目前行情净利一般不到10%,(但风险很大),之所以网上提到地产公司老板总是感觉财大气粗,因为改革开放到现在,房子一直涨价,随便一个楼盘几十亿的销售额,即使个位数的利润率,获利也不小。

2,杠杆的问题,有一期冯仑电视采访讲过,拿着土地合同,没交土地出让金就找银行贷款了,“空手套”的典型案例

3,至于网友说,看不见的成本,我觉得肯定有,但也没各位想的那么大。

“小米过后,寸草不生”,除非雷总想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否则按照现有模式,房价降一半就是胡说八道。

(ps:我觉得各位可以简单粗暴的认同任志强,王健林的观点,到了那个地步的人,说假话已经没意义了)

雷军和王健林对于地产进行产业改变是媒体噱头。

首先,雷军做的是小产权住宅。说的白一点,有的楼宇一栋楼是一个房产本。

其次,使用时间,小产权房子使用时间是40,50年,大产权是79年。

再次,买卖也是问题,你买的房子虽然便宜,但是买卖时候涉及到的问题严重。比如房本是一个时候卖出去无法网签,你几百万房子无法卖出,咋办。

国家发产权证的叫“大产权房”,国家不发产权证的叫“小产权房”。大、小产权房的争议不在房屋所有权,而是土地使用权。对小产权的解释主要有3种:

1. 是针对发展商的产权而言,将发展商的产权叫大产权,购房人的产权叫小产权,这种叫法是因为购房人的产权是由发展商一个产权分割来的。

2. 是按房屋再转让时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来区分的,不用再缴土地出让金的叫大产权,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叫小产权。按这种解释普通商品房就是大产权房,经济适用房就是小产权房。

3. 是按产权证的发证机关来区分的,国家发产权证的叫大产权,国家不发产权证的,由乡镇政府发证书的叫小产权,又被称为乡产权,乡产权并不构成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产权。

前两个解释的小产权是合法的,只要交足购房款,或转让时补缴土地出让金即可自由买卖,其法律规定较为明确。而第三个解释的小产权的法律属性存在较大争议,拿不到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产权证。

一、商住用房,是指楼盘以商业立项,但以住宅名义对外销售的房屋。因限购政策和价格,大量一线城市的刚需人群选择了购买商业性用房来自住。

二、但根据相关规定,商用房产权年限为40年,低于普通住宅的70年产权。我国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并无自动续期的规定。

三、如果续期问题“有法可依”,根据我国1994年出台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经批准准予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四、即便国家批准了续期,对于采用何种方式续期,新的年限怎么制定,续期费用的标准如何,各方也存有争议。根据现有法律来看,很可能会由业主缴纳土地使用金;也不排除以后也像住宅一样自动续期,而且有可能不用缴费。

健林兄说的一点也没错!房地产最贵的不是建筑销售等中间环节,最难的是你能拿到地!你卖那么便宜,领导政绩怎么做!领导回扣怎么给!拉低一个地区的房价你知道对国家对当地产生多大的影响!对国家税收问题,祖国近几年为什么如此强横,因为资金充裕了。当地房价上去了,地皮更容易拉来投资建设,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地产公司真没有那么大的盈利。目前地产公司最赚钱的是津京冀地区河北地产最赚钱。举个例子,地皮8-15万元一亩地,房价在2万以上,楼层也高,成本基本在2000-4000元一平米。北京周边房地产商,背景实力都是非常大的!一些公司根本拿不到地。同样他们背景深厚的地产抬高房价,也不是普通抬高,会和国家做好规划等等,既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回报(无论是北京本地还是上海还是河北,当地人拆迁回迁房还是补偿款非常非常可观),也解决了国家问题,带动当地产业,配套设施等等。这是很牛的!这既是国家需要的也是当地政府人民需要的。反过来说小米方式,只适合成熟的发达城市运作,如土地拍卖(而非审批拆迁),建设这些问题可公开化的地方,运作渠道较少的地区。绝对不适用于国家发展政策的地区,如津京冀是肯定走不通的,国家也不会也不允许小米来破坏国家政体方针的有效实施以及国家发展战略有效进行的!当然当前互联网公司都有大领导的背景!也许会成功!但以国家目前战略以房地产和能源,仍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消费,和主要经济来源来说!暂时性的不会有小米房地产项目的所在,同样中国人做买卖太精明!通天的人太多,小米地产的事,肯定有人干过,而且不在少数,为什么都没有成功,可参考上述语言!假设有一天小米地产一个项目真实的成功了!注意是真实的运作!那么国家适当的信号明显了!地产会被慢慢的撇开,国家有了另外一条更好的支撑道路(肯定不是互联网,总理已经用全民创业,互联网大力扶持政策,实验过了,已经被撇掉了,至于为什么没有被撇掉,小编可以一起聊聊,告诉你),所以假设真的是按照上述所说的做法,我认为小米暂时不会有大的涉足。如果有了密切关注国家动态,那就是下一个风口!谢谢!

其实房价不是哪家开发商推高的,虽然很憎恶这些黑心房地产老板,但是他们真的有能力定价吗?

造成房地产价格畸形深层次的原因不正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银行的推波助澜。没有杠杆谁也无法撬动市场的定价权。中国的房价已经到了不能升不敢降的地步,除非中央政府有勇气戳破泡沫,目前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试问房价降一半,那些手上多套房的所谓精英阶层,他们的资产岂不是平白缩水。这些人面对自己既得利益的流失会无动于衷吗?

所以小米可以在科技领域创造神话,但是这种深层次的政治博弈,雷军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个人不是很看好

欢迎雷布斯到我们这世界知名六线城市--玉林来发展房地产业!这里的地价不是太高约300万元/亩,容积率通常是4.0,楼板地价约1125元/平方米,含一层地下室平均造价约1700元/平方米,各项规费、设计、堪察、审图、监理费用约260元/平方米,配套水、电、排污、消防、景观约480元/平方米,综合税率约11%,折合税金约500元/平方米,建设期利息按一半自有资金一半措款,合理工期24个月计算,建设期利息约400元/平方米,没有任何灰色成份且销售顺利乐观无风险的情况下成本约4465元/平方米,这里的房价均价约4800元,要是雷布斯来了,那可是我们这世界知名小城的大救星!

面对『雷军向王健林出手,互联网思维让房价降低一半』社会热点时,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对待舆论压力包装下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红利走向枯竭,互联网行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雷军向王健林出手是互联网思维的共享,并不代表放弃原有行业向房地产进军,此举动作好比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所以说雷的布局说明了虚拟产业和实体产业是有发展契机,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雷就推出了网络地产呢?事物的产生是有规律的,行业的转型是必然的。

对于上述问题,深刻感受到舆论的力量。

雷军的原话是这样:为了留住员工,企业可以考虑在住房问题上给予相当大的优惠。

假定雷在发表此番言论后,真的和王健林碰头会面,这也并不代表其就必然进军房地产行业,为什么他们不是其他衍生产业的合作商榷呢?非得搞一个雷军进军地产行业,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行业半价。其目的就在于吸引受众体的关注力,挖掘和释放媒体舆论力量。

作为一个独立的受众体,笔者认为:我们在接受外来信息量时,第一件事就是考量信息的真实性及信息来源渠道是否公开化?不是所有的受众体都在一个水平面上,可能因为职业、行业,领域等差异影响,在接受信息上会有不同层面的认知。这样的原因也就造成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舆论尴尬困境。


给阅读到这儿的你一个猜想:未来互联网的风口可能是地产化——网络地产。其服务的对象不在是人,而是数据。它可以改变我们传统的皮尺价值观,从而为大数据定价。

期待业界大牛妙语连珠

一是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如果剥去互联网思维的层层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精神内核源自乔布斯,而不是雷布斯。具体来讲,就是紧紧贴合“人性化”的时代需求,用科技的手段,以艺术的气质,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一种极致。这种极致,要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并以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演进升级,与用户的需求共同成长。对于房地产商而言,那就是建房子以及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的所有标准,时刻要以“人的尺度”衡量。要知道人类对居住条件的终极目标,是舒适而美好地诗意栖居。理解并悟透了这一点,神神叨叨的“互联网思维”才能走下神坛,化为房地产商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的真正思想利器。

二是实现两个完美的转变。就行业本质言,房地产商可不是 “盖房子的”那么简单。房地产商最核心的竞争要素是不动产的管理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也就是说,管理的是物,那就要考虑让“物业”保值增值,服务的是人,那就要考虑让“业主”舒服满意。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升级,房地产商就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从生意人变为产品人。以前房地商认为房子能卖出去就是成功,所以对营销非常重视。房地产商给我们留下的普遍印象就是擅长概念创新和广告炒作。如果仅把互联网思维理解成一种“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那就依然是生意人的惯性思维,必须改变。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是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所以房地商必须明白,只有建造出让人想住的好房子才是王道。而好产品又不必局限在新房子上,好的旧屋改造方案,好的物业管理创新,好的社区服务升级,也都是“产品人”思维的体现。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单维度靠挤压成本要利润变为多维度凭服务增值要利润。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消费者主权意识迅速觉醒,以往由商家主导的市场已变为由消费者强势主导,顾客变成真正的上帝。正所谓“粉丝经济”的真谛,并非取决于商家自身有多强,而是取决于商家的姿态有多低。对房地产商而言,也必须积极转换身份,全心全意地为业主服务,只要业主满意,挣钱就是捎带的事了。

三是正确认知自己的资源优势,寻找正确的入口。正如老话说得那样,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必然要受其行业特点的局限,而每个企业在转化的过程中,又必然受到行业趋势和成长基因的影响。在芝麻哥看来,未来5-10年内,房地产商将会面临三大主力消费群体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一是九零后为代表的居住消费需求,二是老龄化加快带来的养老地产爆发式增长,三是城市升级带来的公共空间或服务设施的改造需求。

马佳佳在万科演说中提出“九零后不买房”的论断,引来网上热议一片,房地产圈大佬任志强大佬首先表示不同意,并认为九零后不买是“没有买的能力,也没到买的时候”.而马佳佳的支持者则认为,九零后独生子女居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再加上双方父母,九零后小俩口将来至少会拥有4-8套房产,所以买房动力不强。若要问芝麻哥的意见,我只能持“骑墙”的态度,认为双方都对也都不对。如果严谨点回答,那就是未来5-10年内,任志强可能是对的,而之后则可能马佳佳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首先要从中国人牢固的房子情结谈起。对于中国人而言,结婚成家时必须拥有一套“安身立命”的房子,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和心理预期。虽然时代一直在变,但这方面的需求从来就没有代际划分,不管几零后都是如此。而未来5-10年内是九零后的结婚成家的高峰期,也是他们形成住房刚需的旺盛期。而这段时间内,按中国人群代际结构和平均寿命推断,理论上归属他们的老人房产恐怕还不能腾挪给他们(或许10-20年后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至少未来5年内,房地产商还有最后一个“黄金五年”来缓冲或狂欢。可佐证的是,有报告预测“2018年前后,中国楼市很有可能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销售面积将出现历史性拐点,步入平缓和下滑期”.

也就是说,九零后为主力消费群体的新房子肯定还会建,也正在建,也必然有着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个阶段最多也只有5年的高峰期,然后就会转入一个“供大于求”的历史性拐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饱受互联网洗礼,心态愈来开放,消费也愈来趋于理性的九零后而言,对于房子的需求,期许和等待的弹性可能也会拉长。这一代人不像七零后或八零后那样,因为强烈的自住需求,又没有啥可继承的,所以首套房子要死要活地去抢。他们或许会想,既然迟早会拥有那么多的房子,又何必着急呢?所以,或许正如马佳佳所言,还真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九零后(特别是九五后)会放弃买房子的打算,反正只需要耐心等几年,房间迟早是会有的。何况当下房价虚高(特别是一线城市),他们就真是到了买的时候,也恐怕买不起。由此看来,要想让这批迟早拥有多套房产的房主甘当房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论上雷军可以互联网的模式让房价降一半,但现实中无法实现!

首先要搞清楚,房地产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是房地产商?当然不是!房地产商最大的金主是政府、国家银行!

纵使雷军能让建房、卖房成本大幅下降,也无法让房价下跌!因为房价下跌,不仅会让国家政府收益大减,更会陷房产金融于崩溃之地!如此,给雷军再大的胆子,此事谅他亦不敢为之。

个人认为要改变房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改变国人对房产的观念意识!比如说,两个都有一千万的人,有一个用800万买了一套房,200万生活了20年,有自己的房住,生活一般,留给后代一套旧房!另一个用200万租了一套800万的房20年,800万生活20年,有租的房住,生活优越,留给后代的是优质教育带来的知识!说白了房子是懒人向往的东西!数据是个人粗暴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