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931-4867676
    广告

    央视第一代名嘴李瑞英:28年零失误,事业有成感谢家人一半功劳

    2020-06-24 06:13:34

    来源:原创   作者:151****0413

    阅读:281

    评论:0

    举报

    [摘要] 来源;秦岭瞭望企鹅号她在《新闻联播》的舞台上,28年无失误,她是主播们的榜样,也让普通人敬佩不已。作为央视的主播,最重要的就是要专业,要尽量减少失误,不能念错字词。虽然这个要求在外行人眼里并不难,但是真正能够做到零失误的主播,却也不多。而李瑞英就做到了,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都能做到准确无误,仿佛

    来源;秦岭瞭望企鹅号

    她在《新闻联播》的舞台上,28年无失误,她是主播们的榜样,也让普通人敬佩不已。作为央视的主播,最重要的就是要专业,要尽量减少失误,不能念错字词。虽然这个要求在外行人眼里并不难,但是真正能够做到零失误的主播,却也不多。而李瑞英就做到了,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都能做到准确无误,仿佛事先已经排练过一样。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李瑞英付出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1961 年 7 月 16 日,李瑞英出生在北京一个军队干部家庭,她的祖籍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父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局工作。 儿时,父母希望她长大后当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可她最初的理想却是当一名售货员, 因为她上小学时,爱好数学,数学成绩比较好,她到商店买东西时, 看到售货员数钱的样子很有趣,像一位数学老师在演算加减乘除的数学题,于是就萌生了当售货员的想法。

    后来她上了中学, 既爱好数学也爱好文学,她大量阅读文学名著, 经常朗诵诗歌、散 文、小说,艺术的熏陶,无形中为她后来从事播音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来李瑞英在一次讲座中 “实话实说”:儿时的她并没有想到长大后能当个播音员, 并且是在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节目中向全国人民播新闻。

    1979年7月她高中毕业后, 班上一位同学前往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报名考试,叫上她一起去报考,她便带着试试看的心情去了。 就是这一次的陪考改变了李瑞英“想当售货员”的初衷,从而使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那天在北京广播学院传达室报 名时,她遇到一位白发老人。因为报名的学生很多,在报名的间隙,天性活泼的李瑞英不知哪里来的勇气, 竟主动向负责接待报名学生的白发老人提出先读报纸进行“预考”。 读完后她向这位白发老人讨教,对方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你呀,考北广八九不离十。 ”结果,李瑞英考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李瑞英到北京广播学院上学后才知道,给她“预 考” 的白发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广播学院老教授张颂。 在北京广播学院这座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明星摇篮”的最高学府里,李瑞英在恩师张颂的带领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虽然李瑞英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但仍必须从头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每天都要反复练习那些声母、 韵母。 每天早晨 6 点 半, 李瑞英已经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小树林里开始练声了。她勤奋地学习播音知识和技巧,并利用课余时主持儿童广播节目《小喇叭》,业务水平突飞猛进。

    李瑞英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 离开父母来到长江之滨的南京, 进了江苏电视台,担任《江苏新闻》主持人。 她端庄大方的形象、爽利的播音风格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1986 年 10月,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生活的不便,李瑞英调回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工作的丈夫张宇燕 (现为亚太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团聚了。不久,工作出色的李瑞英,幸运地被调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当播音员。

    1987年7月20 日,是李瑞英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她第一次以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身份出现在荧屏上。 她端庄的外表、标准的语音、自然的表情,一下抓住了亿万电视观众。 从那以后,她时常在荧屏上出现,渐渐地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名人。许多观众给她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 称赞她是中央电视台的“播音新星”。观众的热情鼓励,并没有使李瑞英飘飘然, 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在亿万观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和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她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虚心向夏青、方明、李娟等老一辈播音员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

    主持《新闻联播》节目,责任非同一般,播音员尽管万分小心,有时也不免出差错。出了差错之后要受什么样的惩罚呢? 笔者采访李瑞英时她透露说:“一个错别字扣五十块钱,如果累计错三个字以上,就要去学习班参加考试,很严格的。 一般情况下,稿子提前十分钟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就越晚。我觉得直播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及时、准 确、生动。 我做过这样的梦:7 点了,稿子上满篇都是不认识的字,翻遍字典也查不到,一下子被吓醒了。 ”鉴于此,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台里,甚至出差到外地,李瑞英总是经常带着 “两件宝”:《现代汉语词典》和 《汉语成语词典》。 平时她还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见到好的语言总会随手记下来。 她以“保证每一次播音高质量”来严格要求自己,常常提前上班,在办公室里背诵即将播出的新闻稿, 有时几乎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李瑞英外表端庄、大气,很有观众缘。 但她对笔者说,她刚刚步入播音行业时,外在形象与“时尚”两个字完全相悖。“那时的播音员大多是声音洪亮,瓜子脸,樱桃小嘴,而我是国字脸,大眼睛,大嘴巴。第一次播音下来,我听到的大多是非议。现在倒好,成了播音员的‘标准形象’了。 人的外表是不可能改变的,关键是练内功。 ”李瑞英认为,播音员首先要隐退自我,不要有表演欲。 “有的播音员每次播音前总想着今儿该换哪件衣服,化什么样的妆,这样就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播音质量。有一阵子,播音员时兴戴耳环、项链呀什么的。 有的观众就来电话问,某某播音员的耳环项链挺漂亮的,在哪儿买的? 这就说明播音员的装扮分散了观众收看节目内容的注意力。 后来女播音员们就都不戴那些零碎了。”李瑞英说,播音要自然,生动,明 快。 “比如我有一个漂亮的同学,总想着眼神该怎样,语气该怎样,刚开始观众很喜欢她,后来就觉得她太做作,不像是在播音,更像是在演戏。 ”李瑞英还认为播音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

    中央电视台播音组有二十多位播音员和实习生, 担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第一套节目全天滚动新闻的播出任务。 从全天二十四小时的滚动新闻播出表中, 不难看出他们工作量的繁重和艰巨。特别是每晚 7 点的《新闻联播》,是全国很多人爱看的、收视率极高的黄金节目,容不得半点儿差错。 尤其是《新闻联播》从 1995 年由录播改为直播后,对播音员的要求就更高了, 有些稿子到播音前十分钟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越晚。有一天,时针已指向 18 点 59 分,离节目开播只剩一分钟了,李瑞英提醒编辑,“我手里还没有稿子”。 但编辑没有回话。 李瑞英看了看表,又提醒了一遍,编辑还是没回应。李瑞英急坏了,第三次提高嗓音向编辑要稿。最后只剩三十秒钟了,编辑才把墨迹未干的稿子拿过来。类似这种情况,稿中的人名和地名又有不少多音字,直播时发音错了那就惨了。所幸李瑞英平日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 让她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直播任务。

    李瑞英说播音最大的秘诀,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正是这种处处留心,“我才能在每一次的播音、演讲、讲学中做到胸有成竹”。另外一个秘诀就是要不断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准。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二十多年中, 李瑞英先后多次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访作现场报道。 这种在别人眼里看来是“美差”的工作, 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在中央领导到达出访国之前,李瑞英和摄像记者必须先赶到那里,并在机场找好最佳拍摄位置。 当专机降落在机场时,李瑞英和同事便开始现场直播。 这时的播音一般都没有文字稿,但中央领导及代表团成员的名字、职务、排名顺序绝对不能播错。 尤其是到机场迎接的某些外国领导人,他们的名字往往是长长的一串,给播音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李瑞英处处留心,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1997 年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李瑞英作为播音组的业务骨干,和罗京、张宏民等同事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对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及隆重的悼念活动进行了直播报道,播音时她表情、语音分寸把握得当,且无一差错,受到中央领导的提名表扬。

    在 1997 年 7 月 1 日中英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她担任前方报道记者,在设备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她的现场应变能力令人赞叹。 这一年,李瑞英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荣获该称号的播音员。

    李瑞英作为新闻联播的首席主播,在央视的主播台上20多年一直非常受关注。但在主播台下,很多人对其家庭生活却知之甚少。和很多女主播嫁给商人或豪门不同,李瑞英“青梅竹马”的爱情和婚姻令人羡慕不已。李瑞英老公张宇燕比她大一岁,两人住在一个大院,又是同班同学。考入大学后,李瑞英和张宇燕确定了恋情。1987年,李瑞英和张宇燕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张宇燕的默默支持,李瑞英的主持事业越来越成功。而张宇燕如今也是功成名就名声在外,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但相对于万众瞩目的“国嘴”妻子李瑞英,张宇燕身为学者显然没有那么为人所知。

    李瑞英高中毕业后,陪同要好的同学去北京广播学院报名。她心血来潮地也凑了个热闹。没想到,她端庄的外表和字正腔圆的嗓音被张颂教授一眼相中。在等待考试的日子里,李瑞英的心里忐忑不安,特想找个人商量商量。于是,她想到了张宇燕。张宇燕比李瑞英大不到一岁,两家住在同一个大院里,又是同一年级同一班同一个学习小组。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他们在频繁的接触中,互相欣赏对方,莫名的情愫在两颗年轻的心中慢慢生出。

    张宇燕听说后,鼓励她说:“我觉得你行。”张宇燕的话让李瑞英增加了自信,也有了动力。1979年,李瑞英顺利地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录取,而张宇燕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上大学后,李瑞英和张宇燕互相通信,遇到困难就让对方帮着出主意。李瑞英非常刻苦,每天早早起来去学校的小树林里练声,然而,她却越来越找不到自信,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播音,产生了想转到其它系的想法。她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张宇燕,张宇燕特意给她写了很长的一封信,分析她的优势,鼓励她战胜自我。

    大学4年期间,李瑞英和张宇燕在汲取着知识营养的同时,两人深深地相爱了。双方家长得知他们的恋情后,都非常高兴。1983年,张宇燕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系的研究生,留在北京继续读书,而李瑞英却被分配到了江苏电视台担任新闻播音员。两人要分隔两地,觉得前途无望的李瑞英,不想拖累张宇燕,开始疏远他。张宇燕让母亲陪同他去找李瑞英。张母拉着李瑞英的手说:“你不用担心,宇燕说了,他愿意到南京去生活,我们做父母的也都支持他。等你们以后有了孩子,我去南京给你们看孩子。”李瑞英非常感动。

    李瑞英去南京上班了,张宇燕在北京读研。他们鸿雁传情,张宇燕每个假期都要去南京陪她。每当李瑞英说自己想回北京时,张宇燕都会鼓励她说:“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实力调回北京,说不定以后你还能进中央电视台呢。”为了早日回北京与男友团聚,李瑞英工作得非常认真,她又做新闻播音员,又做主持人和记者,寻找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她随身带着字典,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她的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好评。1986年,李瑞英终于以自己的努力调回了北京广播学院。

    有了儿子后,李瑞英的公公婆婆尽管身体不太好,但还是主动帮她带孩子。这时的张宇燕事业也蒸蒸日上,他陆续到芬兰赫尔辛基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任访问研究员,去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

    李瑞英觉得,不能光靠丈夫支持自己,自己也应该多付出,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于是,家里需要找保姆,她亲自去保姆市场。公公婆婆想吃什么了,她准时就买了回来。婆婆生病住院了,她在医院里忙前忙后,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医生、护士和病房里的人都以为她是婆婆的亲生女儿,而把张宇燕当成女婿。

    2014年以后,在央视的舞台上,渐渐地没了李瑞英的身影。

    很多人都问:李瑞英去哪儿了?

    到了退休的年纪,李瑞英从幕前转到了幕后,在低调的为国家培训下一代播音人才。在讲台上的李瑞英一如当年的知性优雅,学生们对她的评价都很高,说她像妈妈一样。形象设计师黑玛亚曾说过:有一件事比漂亮更重要,那就是得体。一个女人的容颜会老去,但是她周身的气质,表露了她的层次。任时光流逝,内心依旧朝气蓬勃,优雅的女人,永远年轻,积极而不张扬,是深藏在骨子里的精致与美好。

    李瑞英,她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姿态。

    关键词: 央视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