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931-4867676
    广告

    回乡偶记---讲述不一样的甘肃农村

    2016-03-17 21:16:17

    阅读:1696

    评论:0

    举报


    2016年回家过年,家里加上我总共三个人,总觉得年味有些冷清。



    跟兄长谈起年味儿,兄长说:“现在过年真没小时候那种期待啦”,我知道,这是真实的情形。小时候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甚至还能收到几块钱压岁钱,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的 “年味”还剩多少?我不知道。



    谈起这个,我就从我们这一茬人说起,跟大家聊聊现在农村现状。






    一、我们这一茬人



    我们这一茬人,目前年龄大约在22—34,恰好一轮属相,80后至95前,属于村里第三批走出去的一辈人。第一批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 “要饭一代”,这是断断续续发生的,逢旱便出,出门地也多在周围市县,讨个生计;第二批是世纪之交父辈进城的 “打工一代”,目前是村里的劳动主力,年龄在45—58岁左右。在村里,我们这一茬人很特殊,截止我们,村里几乎没有小孩,我们在童年又经历过农村的贫穷甚至饥饿,又都享受了教育,最起码所有人都初中毕业。目前常年在外,以打工、求学为主,大多已经结婚。



    如果以受教育程度来划分,越往近靠,出生的受到教育越高,这样反应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然而村里依然没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在我的理解当中,这是基于养家糊口的现实条件所束缚、没有时间条件继续深造。我们这一茬人,主要可以分为两批,一批初中毕业,目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如电焊、开装载机等。这一批人大多年级轻轻就结婚,结婚对象几近“门当户对”,以本地的居多,目前多有生养。第二批人专本科毕业,从事的职业与行业也更加宽泛,有通过考试进入了体制的,更多的从事建筑工程等实体行业,服务业及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鲜有少见。结婚稍迟。在大中型城市打拼,成为新一代的“房奴”“车奴”。



    在我们这一茬人中,有两人尤为特殊,两人家境均一般,处在同村中等偏下。其一初中毕业,年轻时也出门打工,现如今在家 “务地”(加引号的原因是几乎没有种地),三十出头,没有结婚,有可能成为村里第一个光棍,这是一个低保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其二大专毕业,无工作,在家闲养,也没有帮助父母进行耕作。说起这两人,村里父辈谈的比较多,语气里尽是惋惜。由此我得出结论:在农村父辈眼中,农村已经没有留住年轻人的资本,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都得在外面的世界找寻。那么,如果父亲一辈人老去,我们的农村、土地、宅基地将以何种面目存在?这或许是个问题。






    二、我们的父辈



    虽然说“年味”已逝,然而在我们老家,过年还是与往日有非常大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的变化。过年村里的人迅速增多。



    这些年村里人口越来越稀少,老的一辈逐渐去世,年轻的一辈在外打拼,还有更小的幼儿一辈,农村的学校已经留不住他们了,他们多半在县城上学,剩余的在乡中心小学读书。在这每个上学的人以外,还跟着一位陪读的家长,其中多为女性。因此,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就是父亲这一辈人。



    这两年呈现的状态是:50岁左右的父辈逐渐返乡种地务农。这是由于主客观双方因素造成的,客观上讲,一为经济的低迷导致建筑业的萎缩,从而影响了对务工人员的需求,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再也不能 “得心应手”地做体力活;主观则是父辈们的孩子都已逐渐长大能够独立求生,对于金钱的迫切需求度下降。
    那么,他们目前在农村主要做什么?务农。跟随季节的变化进行耕作,春耕夏除秋收东藏,一年干不完的农活。种植的作物包括:小麦、扁豆、胡麻、玉米(包谷)、土豆(洋芋)、糜、谷、荞麦以及苜蓿、高粱等草料。农作物主要是自给自足,因为价格过低、户产量低,所以几乎不在市场流通,除非谁家赶上急事才会进行粜粮食。本村养牛成风,家家户户都有养牛,多一点的7、8头,少一点的3、4头,这也是大量种植苜蓿包谷的原因,除了耕种,买牛几乎成了一个地道农民的所有收入。
    村里有家典型:老俩人均已年过甲子,身患恶疾,家种地20亩余、养猪3头、牛5头、羊50多只,儿子在城市已经买车买房。经跟他们的交谈,不难反映出他们那简单的心愿:只想再帮孩子一点。



    父辈们早些年经历过人民公社集体化大生产的农业运动,后来1980年底赶上承包单干,又在新世纪被减免农业税,算是经历丰富,也可以说是农民的典型。他们受过饿、下过苦、结婚的时候连一套属于自己的衣服都没有,同时由于时代的原因读书不多。他们毕生的目标就是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不再跟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父辈们除了进行二牛抬杠的原始工作之余,他们锁定的电视节目不是陕西农林卫视,就是资讯节目。我知道,这里里外外便构成了他们的整个世界。






    三、我们的农村



    经过几十年时光的变迁,农村的面貌早已变化的让人联想不到当年破落的场景,与现在家家户户拥有农用三轮车及摩托车这种场景比起来,老一辈人心中只有感慨:沧海桑田啊。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这种变迁或者发展,最恰当的莫过于:纵比有成就,横比有差距。然而成就与差距往往是伴随着发生的。



    2015年,村里新修了一条水泥路,由此打开了与外界的沟通。然而如果想要进城,就需要翻一座山、约30分钟步行路程,然后可以乘坐班车去往县城,每次7点出发下午一点半返回,正班正点。



    村卫生室成立啦,带来方便的同时药品价格居高不下,一个乡村医生要照顾数万计的农民,遇到紧急时刻怎么也忙不过来。医保报销比例有限而且程序复杂,很多农民因为不识字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水平落后无法办理业务。在科学就医之余,遇到大病行医效果不明显之时,农民会选择其他方式,因此,阴阳先生成了吃香的职业。



    在“撤点并校”的大潮下,村子的小学意外的存货了下来。然而加上教师学校总人数也能够用两只手数清。



    在危房改造的政策下,自2013年起,大多数人进行了翻修新建了新房。因此,整个村落呈两种状态,进城的人家庄户破落,杂草丛生,居住的人家一派新居,然而还是因为建设标准等其他问题,有人享受不到补贴。



    全村24户人家,12户拥有小轿车,恰好一半。这是2015年之内发生的可喜之事。为这种因为劳动得到回报的情形欣喜之余,在我看来,还有更多无奈之事。



    比如当年单干后开垦出来的荒地已经废弃了,甚至连自家的土地没有种植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村两委由当地家族人员担任,没有大学生村官,没有外地人员。只是简单地发挥着统计、传达的作用。另外,村集体几乎没有资产。



    比如通讯极为不方便,除山上外中国移动、联通没有信号,中国电信稍许有点信号。更何况安装宽带。



    比如饮水及安全成为人们最大的问题。西北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河流几近干涸,村里每户人家都用水窖储藏雨水,然而水质极差,水呈淡黄色,甚至里面经常会看见漂浮的杂草等。



    比如村子没有增值产业,没有集体经济,村里人无法接受农村妇女跳“广场舞”…………






    余世存在《人间世》认为社会就是“弄潮儿”的表演,对于他们,“我们如不能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们,监督他们,也应该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观众。”或许社会变迁本身就是弄潮儿。同时,这也是我对“年味”仅存的态度。



    “有故乡的人知道在他人故乡中看到自己故乡的命运,有故乡的人必须心存敬畏。”【文/胡旭儒(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