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931-4867676
    广告

    赵文英 学校姓“航”学生姓“社”

    2016-08-11 11:46:45

    阅读:10029

    评论:0

    举报


    \




    2016年,77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全国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航)宣传部长马晓祥却喜笑颜开:“我院应届毕业生2900人,已签定就业协议、走上工作岗位近2800人,就业率达到96%以上,并且就业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





    陕航地处陕西省汉中市南郊,前身为航空工业部陕南航空职工大学,2003年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一所非省会城市的国防军工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何以如此抢手?学院院长赵文英道出谜底:“高职院校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市场中要有竞争力,必须在人才培养上做文章。我们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学生,输送的主要是航空工业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而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的典型代表,装备制造业则是永恒的日不落产业,能够培养出符合国防军工和装备制造业用人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赵文英的话一语道破天机,也将我们聊天的时间记忆轴拉回到了13年前。






    2002年9月,正当赵文英和领导班子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为学校几百教职员工的生计奔波之时,国家教育部一份文件中的一句话“结束”了一所学校的使命,与此同时“点亮”了另一所学校航行的“灯塔”,“有条件的职工大学也可以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3年来,赵文英对这句话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份文件“结束”的是陕南航空职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历史,“点亮”的是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行的“灯塔”。“这13年如履薄冰,陕航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子就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赵文英告诉本刊记者。






    “虽然陕南航空职工大学的成人高等教育使命完成了,但是它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赵文英对于陕南航空职工大学的历史贡献不止一次的对记者感慨,时不时的露出自信的语气。






    暑期的陕航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偌大的体育场、一排排教学楼和校办工厂错落有致,一条条生产线、一台台机器设备和一个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布局合理,简约整齐。“这是我们学生自己设计加工的半成品零部件”,陕航实训中心党支部书记穆延柏指着产品陈列柜上一大堆“金属玩意”说道。还有金属加工、电子装配、热表处理车间和成品、半成品库等……这些都给这所出身航空的“军工”院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对陕航的掌舵人赵文英的访谈之后,这层神秘的面纱才被一层层的揭开,同时一个历经沧桑又朝气焕发的陕航呈现在记者的面前。





    艰苦岁月





    1965年,中央军委、国家三线建设办公室、航空工业部经多方勘察筛选,确定汉中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批准成立了012基地,为航空工业部汉中航空工业总部。1970年航空工业部543厂在西乡县牧马河畔开工建设,中途因种种原因下马。由于“文革”的影响,整个汉中航空工业生产、技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1982年,012基地决定在已经下马的543厂基础上成立了012基地工学院。当时土地面积近1000亩,是整个西北地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成人高等院校,后来更名为陕南航空职业大学。“这在当时解决了整个汉中航空工业系统乃至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紧缺问题,汉中40余家航空企事业单位都有陕南航空职工大学培养输送的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单位生产、技术、管理的核心骨干,一些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赵文英自豪的说。






    \


    赵文英院长了解学生实习实训情况






    1995年,由于当时的学校所在地交通不便,信息欠发达,经常发生水灾,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经航空工业部、国家航空工业工委批准,同意学校从西乡搬迁到现址,1996年全部搬迁完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规模成人高等教育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国民高等教育发展起来。到了上个世纪末,成人高等教育几乎跌到了谷底。“我们学校在校生最少时不足四百人,教职员工达五六百人,这不是在培养大专生,是在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啊”,已在陕航任教20多年的宣传部部长马晓祥告诉记者。






    2000年,赵文英从航空工业521厂副厂长任上调至陕南航空职工大学任校长。“偌大的校园杂草丛生,青砖黑瓦,连一片瓷砖都见不到!”回忆起当时学校的窘境,赵文英感慨地说。





    破茧成蝶





    2000年之后,赵文英和领导班子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果断提出“举全校之力,创高职学院”。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陕南航空职工大学正式改制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改制后的陕航,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陕航航模队





    在陕航实训中心墙上悬挂着“工厂建在校园里,课堂设在企业中,教学生产一体化,工作学习相结合。”赵文英说:“这就是我们的办学模式。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使高校及时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不断推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把工厂变成组织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情景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融会贯通,从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性。”






    在这个基础上,陕航充分利用航空工业得天独厚的背景资源,大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深度融合,将企业人才、技术、管理和文化理念引入校园,将在校学生源源不断地送到航空企业开展顶岗学习,优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院与航空工业的全面融合,凝炼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陕航办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整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探索的一个缩影。





    凤凰涅槃





    一系列围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举措,换来了陕航的从容与自信。2010年毕业,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工作的学生侯顺顺,2011年参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脱模整形技术赛项成绩优异,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


    赵文英院长和青年教师交流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是学校发展壮大、实现突破提升的必然途径。”赵文英说。






    从陕航出发,众多的莘莘学子在社会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身影。






    1986年毕业生杨洪,现任深圳南航电子总公司总裁,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研究院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锐人物”。






    1988年毕业生姚洪波,创办了HiVi惠威集团。1993年在加拿大建立惠威北美总部,现任惠威集团董事长,美国声频工程学会AES会员。






    1999年毕业生温力厚,先后被国家劳动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为中航工业集团命为首席技能专家。






    这种由“个体精英”向“群体优秀”和由程式化教育向“三定培养”(定单、定向、定制培养)转变的蜕变,散发出陕航人才培养模式不懈探索、沁人心脾的芬芳。






    数十年的办学历程,陕航逐步凝炼出“工厂建在校园里,课堂设在企业中,教学生产一体化,工作学习相结合” 的办学模式和“循环递进、工种对接、提升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依托航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敬业、诚信、创新、超越”宗旨理念已成为陕航文化基础的精髓。






    如今的陕航,校园面积翻了一番,达到510亩;建筑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米到近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从3000多万元到现在近3亿元;在校学生从不足400人,上升到近万人;办学机构从“三系一部”发展到“六院两中心”共31个专业……,其校企深度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标准、专业优化措施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对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风好正是扬帆时。陕航先后被评为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职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职学院、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学校、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党委、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还有这一个个闪光的亮点:学院有7个省级重点专业、两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部级实训基地和优秀教学团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近百个,连续12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




    陕航,喜逢盛世,得天时地利人和。陕航人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一个航空系统属于自己的技术技能人才孵化基地,陕航人也在为大国工匠的人才备忘录上储备了一大批后起之秀。陕航伴随着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探索进程和发展脚步在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未来的陕航要走国际化开拓的路子,努力成为航空工业大国工匠培养的摇篮,要伴随着祖国创新发展,对比世界发达国家由望其项背到引领潮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探索,走出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成功路子,为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赵文英说。






    \




    招生和就业是一对孪生兄弟




    ——对话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文英








    时代人物TIMES FIGURE=T



    赵文英=Z







    T:赵院长,陕航今年的招生工作进展如何?






    Z:招生和就业是一对孪生兄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增加到1300多所,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个生源竞争激烈的问题。我们学校最近这几年也感受到了这方面的压力,但是由于我们不玩虚的,抓实的,抓学生的就业,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办学形象,用良好的教学管理,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升就业的层次和质量,在国防军工企业广泛开展定单、定向、定制式培养工作,赢得了各方好评,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今年的招生工作才开始,我们拿去年的招生结果作参考。2015年招生3700名,是我们建校以来的历史新高,在高职院校生源竞争加剧的过程中,我们的招生工作却是在健康良性的发展。今年虽然招生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们预期不会低于去年。






    T:能不能谈谈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教育?






    Z:第一堂课是个大概念,泛指新生入学教育。新生进校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有一些中学也开展了职前教育,对学生的校纪校规进行例行教育,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它是按照未成年人的教育组织管理的,家长老师往往是以监护人的身份出现,学生把家长和老师统一的看做是家长,独立思维、自主思维所占的成份较少。走进大学校园以后,这一切都要彻底的颠覆。进入校园以后,学生吃住行完全个人自主。这个时候,怎么样在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头脑当中树立敬业诚信、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这方面首先高度重视军训教育。新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宽松,学生的精力相对过剩,过剩的精力在年轻人当中必然要得到宣泄,宣泄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培养新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同时,也造成大量体能的消耗,学生就没有过剩的精力宣泄到其他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校的时候就要确定自己未来走向社会后的职业目标,因为我们是职业院校,面向的是将来走向用人单位后的工作岗位。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使得学生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样他的大学学习生活就有了动力、有了目标,他的职业人生就有了规划导向。






    第三个方面是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教育新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明了所学专业的特色和主干知识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对思考未来职业生涯目标和所学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掌握,这样新生就自然学会了成人的思维方法。



    T:陕航的办学模式是什么?






    Z:经过广泛讨论,多次思想碰撞,学院领导班子提炼出了“工厂建在校园里,课堂设在企业中,教学生产一体化,工作学习相结合”这样的办学模式。为什么工厂建在校园里,因为我们的前身就是工厂,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工也来自企业,我们主要是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怎样才能把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历史上有前校后厂,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前厂后校?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前厂后校我们做不到。那么就该产学深度结合,把工厂变成组织教学的一部分。为什么课堂设在企业中,因为培养的就是企业需要的人,这样有利于情景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融会贯通,从而举一反三,体现出厚基础、强专业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本身就是职业教育应该倡导的方向,所以把工厂建在校园,把课堂放在工厂就是把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机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办学模式。






    T:陕航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






    Z: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个培养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大学生在校的这三年,既不能只强调基础理论忽视技术技能实践,也不能夸大技术技能实践的作用而忽视基础理论,要很好地解决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下怎么把专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具体岗位工种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厚此薄彼,防止版面极端,这就为我们提炼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提炼出“循环递进、工种对接、提升素养”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模式。陕航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先后开设过四十多个专业,大部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他们面向非常宽泛,我们总结技工学校走过的路,总结应用型本科院校走过的路,把工业企业当中核心工种提炼出来,和我们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对接,用三年时间一边学习一边在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循环递进,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工种需求对接,就有利于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下一步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培养育人的水平。






    T:你现在建设的学校是你小时候憧憬的学校吗?






    Z: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从小学开始国家就处在动荡时期。我那个时候对学校环境没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是为祖国为社会怎么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在学校读书,不上山下乡就好,对学校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我所处的“文革”那个年代剥夺了许多人学习的机会,学习氛围比较差,所以我向往学校,希望能走入高等教育的殿堂,无论学什么,只要给机会,我就想学习,而且我的父辈也是从事职业教育,他们对我有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是不丢人的,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就是职业院校毕业的。






    T:你心目中的教育梦和陕航梦是什么?






    Z: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同样,陕航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还处在探索当中,事物总是要发展的。我想,陕航的未来应当是一个更加开放的陕航,这个开放不光是要走出校园、走出行业,还要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我们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在教育发展过程的低端阶段,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来一定会有自己的学士、硕士、博士。未来的陕航要伴随着祖国前进发展的步伐,高层次办学,专业化发展,国际化开拓,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中端甚至高端序列。






    T: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






    Z: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社会由高速发展变成中高速发展,随着经济体量的规模基数越来越大,这是必然。新常态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倒退。相反,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更加健康。新常态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高,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速度快,同时在质量、在结构、在均衡等方面必然会留下问题,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原创的东西必然少。进入新常态以后,恰恰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轨变形,要由从模仿到制造、再到创造,完成这样的转变,尤其是在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业,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要培养大国工匠,职业院校是前提、是基础、是土壤,我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未必全部都能成为大国工匠,但是我深信,未来的大国工匠,绝大部分来自于职业院校。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